11330700778260188A/2025-00043
金华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金华市体育局
2025-03-12
主动公开

朗读
2024年,市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破解体育事业发展的难点痛点,聚力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体育强市,为我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再创辉煌积极贡献体育力量。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发展群众体育推进全民健身。一是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全国电动冲浪板锦标赛、全国藤球锦标赛、全国桥牌老年公开赛等国家级赛事28场,成功举办首届金华马拉松、第二届金华“村BA”、第三届“跑向春天 跑向你”迎新跑、第三届“我的乒乓我的梦”全民乒乓联赛、第八届山水四项公开赛、婺韵广播体操展示汇演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500余场,共吸引参赛选手近25万人次,观众超70万人次,直接间接带动经济效益约1.2亿元。二是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供给和服务。提前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公共服务“七优享”161个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成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3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7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6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9个、百姓健身房65个、国球进社区(公园)51个。亚运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公众开放,平均每天开放时间达13小时,累计服务市民约270万人次。全面落实市民生实事项目2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全部上线“浙里办”APP。三是加强群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浙里办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5万人,每千人拥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3.5以上,“浙里办”平台激活社会体育指导员1.77万人。全年举办非奥体育项目裁判员教练员培训9期,培训约500人。四是加强“体卫融合”。举办运动促进健康大讲堂活动12期,近2000人次参与。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设置运动医学中心,推动运动医学专科发展。市体校与市中医院签定合作协议,在运动员生理生化机能检测、运动康复指导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25921人,完成率115.3%。五是打造“全国电动冲浪之城”。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正式签约,动力冲浪国家队训练基地落户金华,实现国家队市办的历史突破。11名金华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占运动员总数一半)参加动力冲浪板世锦赛,成功获得2025成都世运会动力冲浪项目2男、4女的满额参赛资格。六是加强体育协会管理。全面了解掌握市级体育协会现状底数,指导6家协会参与等级评估工作(3家新创、3家复评),目前市本级已创建5A级协会3家,4A级协会6家,3A级协会16家。指导5家协会完成换届工作。
(二)扎实开展竞技体育提升工程。一是强化政策支撑。《金华市体育世界冠军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由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印发实施,市府办印发《金华市重大体育赛事奖励办法》,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有力助推金华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体育人才培养工程”专段纳入市人才“双龙计划”,明确“中小学引进的中级以上教练员、国家级运动健将,给予10万元/人一次性生活补贴”等多项政策,给予体育人才专项支持。二是成功举办金华市第十届运动会。本届市运会于7月25日开赛、9月29日闭幕,共设置38项次比赛,较上届新增21项;参赛人数近6000人,约为上届2倍;各赛事遍布金华全域,除市本级承办7个赛事外,其他赛事均由县(市、区)赛区负责,每个赛区都承担了2项以上赛事,共计产生金牌949枚。本届市运会借鉴省运会经验,首次设置轮滑、“三棋”、“三模”、电动冲浪等8个非奥项目,首次进行兴奋剂抽检,赛事全程未出现赛风赛纪与兴奋剂问题,游泳项目成绩进步明显,有50人达到省级标准。三是优化项目布局。市本级已布局完善17个奥运项目,明确各县(市、区)承接1—2个市队县办项目,推动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积极推进足球等重点项目发展,成功举办2024“中国体育彩票·金婺迎春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金华市校园足球春秋两季联赛,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锻炼平台。游泳项目成立金华市游泳队队委会,组建专业教练团队,并依托浙师大体育学院进行科医保障。四是夯实竞技体育人才基础。面向全国引育优秀人才,主动对接新引进击剑、射击、举重优秀教练员4人。做好引进安置退役运动员转岗工作,全面摸清106名引进安置退役运动员情况,确定27人转岗至教练员岗位,做好回归主业工作。扎实做好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及等级评审,累计注册运动员19435人,年度新增健将7人、一级运动员110人、二级运动员364人。
(三)持续优化体育产业服务。一是创新开展特色活动。全面完成772公里“环浙步道”建设工作,超额完成年度700公里的计划任务。成功举办“环浙步道—浙中环线”八婺徒步接力活动10站,融合沿线文旅资源,有力带动户外运动热潮。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综合效益,承接大型会展及商演活动,包括2024跨年氧气音乐节、苏有朋演唱会、华语天后演唱会、超级音雄巨星演唱会,春秋季车展、动漫展等,助力文体消费市场活跃。二是做好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全市体育彩票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达39.29亿元,排名全省第四。三是高效完成体育产业统计。2024年全市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统计9368家,较去年新增1234家。2023年体育产业总产出456.81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138.31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位。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们将聚焦后亚运时代发展机遇,重点拉长补短,持续推进金华体育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规划引领。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推进形成“1+3+X”规划体系(“1”,即1个总规划,《金华市体育改革与发展“十五五”规划》。“3”,即3个专项规划,包括《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金华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五五”规划》《金华市竞技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X”,即若干个子规划),统筹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抓好设施建设。重点围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核心指标提升,积极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一是聚焦提升基层体育场地设施覆盖面。计划新建基层体育设施113个,新建“环浙步道”浙中环线县级步道支线500公里,规划浙中环线中轴线220公里。新增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67家。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加快“一场两馆”建设。加强对东阳市体育中心续建项目、磐安县文体中心续建项目、义乌市廿三里文体中心项目和武义县文体中心项目进行督促指导,助力各县(市、区)加快建设。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加快补上短板。谋划建设金华市足球青训中心、10片标准足球场及其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市体校射击馆、市体育中心网球场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提升体育设施。
(三)抓好人才培养。一是拉高标杆,实施好金华市体育世界冠军培养工程。严格对照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抓好贯彻落实,积极面向全国引进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悉心培育本地运动员教练员,不断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争2025年全运会有金牌,2026年起每届奥运会有金华籍运动员参赛,2032年前培养出金华籍奥运冠军。二是优化布局,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构建完善金华市“124”体教融合体系,各县(市、区)市队县办项目、特色优势项目和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游泳基础项目和市重点项目,按照一个项目至少配套1所重点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作为布局学校。抓好“市队县办”项目建设。在结合县(市、区)项目特色、教练水平、后备人才基础上,落实一县一品、一县多品要求,调整好全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三是突出重点,加强足球等重点项目队伍建设。推进足球项目改革发展,谋划出台《关于推进金华足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在省专业运动队训练的金华籍优秀足球运动员达到10人以上,在各类国家队训练的金华籍优秀足球运动员动态保持在5人以上,省级以上综合性运动会成绩稳定保持在第一梯队,市青少年足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推进落实金华市游泳振兴十条举措,加强水球、街舞等省队市办队伍建设,积极备战2025年全运会。
(四)抓好赛事组织。一是承办高水平赛事。积极争取承办 “金婺迎春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等国家级、国际级赛事,持续扩大金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加快培育本地品牌赛事。举办好金华“山水四项”公开赛、金华龙舟邀请赛等传统赛事,持续提升赛事影响力。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好“跑向春天跑向你”迎新跑、“我的乒乓我的梦”全民乒乓联赛、“我们的村运”、百期体育“五进五送”等系列赛事活动,助力全民健身。
(五)抓好产业服务。一是加强体旅融合,挖掘户外体育消费增长点。促进体育赛事进乡村、进景区,培育“跟着赛事去旅游”,开展户外徒步活动,发展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经济,开展“体育+”运动休闲活动,开展10站“浙中环线八婺徒步接力挑战活动”,营造“万人上步道”活动氛围,激发全民户外健身运动热情,促进户外运动消费。二是加强产业统计。严格按照上级标准开展统计摸排,持续更新体育机构名录库,做到应统尽统、应纳尽纳,力争入库企业达到10000家。三是精心培育体育产业项目。谋划培育新一批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示范基地和运动休闲乡镇,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项目,打造省级运动休闲乡镇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四是筑牢安全底线。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完善运动队训练比赛安全管理,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和经营高危场所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加强联合执法,推动“大综合一体化”工作落实。
金华市体育局
202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