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778260188A/2023-00051

  • 文件名称:

    金华市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金华市体育局

  • 成文日期:

    2023-03-0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3-03-07 15:24:15 来源:市体育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2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攻省运,备战亚运”工作目标,圆满完成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承办工作,扎实推进亚运会金华赛区各项筹办任务,全面带动金华体育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成功举办省运会,扎实筹办亚运会。一是精心打磨,开闭幕式成为省运史上经典。省运会开幕式以“同心共富奔未来”为主题,创新采用仪演融合方式,突出浙江风采、金华特色、体育元素。时任省委袁家军书记评价“开幕式节目政治性、思想性,艺术的感染力、表现的方式和节目的编排都非常成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历届浙江省运动会水平最高”,王浩省长对开闭幕式也给予高度肯定。二是悉心组织,办赛成果成为省运史上新标杆。本届省运会共设34个大项、62个分项、1076个单项,共有10849名运动员、3296名教练员和领队、3531名裁判员和4009名志愿者参会。创新研发“省运在线”数字应用,实现直播赛事1185场次,累计观看人次达到2603.31万人,为省运赛事承办提供了有力的数字化支撑。三是全心备战,参赛成绩实现省运历史性突破。本届省运会我市共有参赛运动员1321名,62个项次比赛参赛率达96.8%。共收获奖牌314枚,其中金牌130枚、银牌91枚、铜牌93枚,金牌数、奖牌数、总分均列全省第四,创金华队历史最好成绩。四是统筹场馆布局,实现全民共享。构建金华“1+10”办赛模式,统筹布局34个省运会竞赛场馆,实现了各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省运场馆全覆盖。首次把省运会搬进景区、办到村落,如射箭在横店影视城举办、短式网球落户武义朱王村,彰显省运会推动地方“体育+”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独特作用。将省运激情延展到场外,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体育方案、贡献体育力量。五是创新改革,全力打造省运史上标志性成果。省运会期间,浙里办赛事一件事实现赛事申报、审批、报名、现场直播、成绩查询全流程服务,应用访问量累计达到2603万人次,直播赛事1100余场,服务于全市近60家赛事合作酒店,参与赛事服务的志愿者达3762人,被评为全市最佳应用。冠军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布局设计呈“奥运五环”形态,奥运冠军汪顺、陈雨菲、王懿律、管晨辰,以及38位金华籍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代表和本届省运会冠军代表,共同在冠军林种下“开林之树”、留下“初心寄语”。六是妥善应对,有序推进亚运筹办各项工作。积极应对亚运会延期带来的工作调整,主动对接国家、省级部门,合理调整办赛时间,妥善处理合同事宜,积极开展场馆惠民开放,做好各项运行维护保养。省运会圆满结束后,无缝衔接投入亚运筹办,全面准备亚运测试赛前期工作。

    (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一是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面推进迎亚运省运“五个一百”系列活动,成功举办“跑向春天跑向你”“我的乒乓我的梦”等系列赛事活动1100场,总参与人数超40万人次。顺利完成全市124个民生实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成功举办2022全国电动冲浪板公开赛,被中央、省、市媒体多番报道。二是竞技体育基础不断夯实。打造重竞技体育运动之城标志性成果,安置优秀教练员13人,引进优秀运动员50人。本届省运会重竞技项目共获金牌46枚,创历史最佳战绩。积极对接各县(市、区)加大运动员输送和省队退役运动员安置力度,共完成加计金牌174枚。三是体育产业发展高质高效。根据《浙江省体育产业公报》,金华市年度体育产业总产出由2015年的191.13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413.9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128.09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9%,较全省的1.85%高出0.45个百分点,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体育+”特色村(居)是全省首创、全国领跑的体育服务乡村振兴举措。今年成功创建第七批“体育+”特色村(居)7个、入围待审计提升工程1个,累计成功创建特色村(居)67个,吸引社会资本15亿,直接带动乡村增收约3亿元。出台《金华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成功创建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项目16个,拨付奖补资金359.6万元。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充分借鉴吸收省运会筹办良好经验,重点聚焦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谋划、亚运筹办、后省运时代六大课题,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体育力量。

    (一)聚焦重大改革,谋划做优数字化场景服务。结合省运期间“省运在线”运行经验,优化调整“赛事一件事”应用功能,鼓励发动全市体育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五进”服务实现线上运行,深化提升赛事活动在线指挥、参赛人员在线报名、广大观众在线观赛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强化做好亚运在线建设工作,围绕亚运中心大局,根据亚运指挥部统一部署,协同配合做好亚运在线平台建设工作,为数字化办赛提供强大支撑。

    (二)聚焦重大项目,谋划做大场馆布局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部署,聚焦三个立足,抓好体育重大项目谋划布局工作。一是立足“十四五”,在“十四五”中期、期末分别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二是立足“三中心三高地”,突出体系化,体现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为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三是立足市区,在全市域范围内具有引领性、示范性、战略性,助力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都市区能级提升。聚焦体育场馆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选定具有战略性、功能型区块,专题研究体育重大项目谋划工作,进一步助力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都市区能级提升。根据《金华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2021-2035)》,结合我市体育发展现状,谋划布局包括金华市全民健身中心(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二期工程、国家水上国民休闲中心项目等22个重大项目,涉及资金116.779亿元,加快推进“一场两馆”全覆盖。

    (三)聚焦重大平台,谋划做强全国性系列赛事。聚力“以会兴城”,放大赛会效应,重点打造“中国电动冲浪之城”,牢牢把握杭州亚运会分赛区、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落户金华的机遇,着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电动冲浪板的品牌赛事聚集地、高水平运动员输出培养地、体育旅游业发展新高地、体育装备先进制造基地。在打造“中国电动冲浪之城”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打造全国水上运动发展示范区,申办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等系列全国性赛事活动,大力发展龙舟运动旅游,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增强人民体质,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新竞技业态,充分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体育设施进公园建设,充分利用绿地、高架桥下低效用地,积极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努力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加快创建国家级全民健身模范市。

    (四)聚焦重大政策,谋划做实体教融合发展。围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体教融合机制建设。做好新周期训练布局,实现打造金华竞技体育5621模式目标,畅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升学通道,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项目一条龙训练体系,通过市队县办、市队校办,做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数,力争实现水球、街舞、小轮车省队市办。继续加强后省运时代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力度,深化体教融合,挖掘培养本土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大力谋划金华游泳振兴计划。一是着眼全国看全景化、着眼金华看重点化,广泛考察、深入调研,找准金华游泳项目振兴着力重点、突破方向和务实举措。二是结合实际寻新人、寻基地、寻联合、寻赛事、寻通道、寻机制,夯实金华游泳项目振兴基础。三是以改革、目标、实干为引领,做到坚定目标、同心向前,早日实现金华游泳项目全面振兴。

    (五)聚焦亚运筹办,谋划做细体育场馆保障。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作为开幕式场地,草坪需进行全面更换。我们将抓紧启动场馆修复完善工程,确保2023年一季度前相关场馆全部准备到位。深化推进场馆化运行,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场馆化运行团队人员,会同市亚运省运工作领导小组各专班协同推进亚运赛事接待服务、志愿服务、医疗保障、新闻宣传等各项保障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亚运足球小组赛、藤球赛的组织承办工作,力争筹办工作走在杭外协办城市前列。精心组织策划迎亚运倒计时节点活动,提前谋划亚运金华赛区火炬传递活动,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确定具体执行团队,结合金华实际优化调整火炬传递路线,确保亚运相关配套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六)聚焦后省运时代,谋划做深体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省运场馆功能效益。新建、改造34个省运场馆赛后全部面向市民开放,提供健身服务。积极发挥专业场馆优势,规划设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青少年文体培训;结合实际,将场馆内的店面或功能用房进行招租,同时引入健身俱乐部等配套体育服务企业,通过承办演唱会和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国家级以上的单项体育赛事和市、区两级综合性体育赛事、展览展销和博览会等,在提高场馆利用率的同时带动城市消费,扩大社会效益。坚持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持续推进体育产业创建提质工作,谋划新培育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及提升工程5个以上。做好环线步道浙中环线建设,组织开展环浙步道登顶11峰活动。持续引导体育消费,力争创建数体育产业资金项目库超10个。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中国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入库数突破6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