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778260188A/2022-01017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答复的函
金华市体育局
2022-07-25
主动公开

朗读
民盟金华市委会:
您提出的《抢抓机遇 做大做强我市体育产业 》已收悉,7月20日,经市体育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答复如下:
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借杭州亚运会分赛区和省运会筹办之契机,准确把握体育消费新趋势,努力提供更多群众喜爱的体育服务、体育产品、体育赛事、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与互联网、旅游、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科学制定“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载体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擦亮金华体育健康品牌
一是出台引导政策。市体育局先后制定颁布《金华市区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金华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金华市体育产业促进三年行动计划》、《金华市全民健身发展进三年行动计划》和《金华市竞技体育促进三年行动计划》等各项政策文件,编制完成《金华市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金华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和《金华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实施方案》,出台《金华市智慧体育建设奖励办法》,推进全市体育场所智慧化改造,搭建运动银行服务平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有力激活了我市体育服务供给市场,促进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年安排1.3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其中争取向上级资金近1330万元用于产业扶持,其中年安排产业奖补资金400万元,扶持产业做大做强。与金华银行签订《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信贷资金,对我市重点扶持的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建设、“金华运动银行”入驻商户、体育行业企业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在授信支持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审批、安排,并享受优惠利率。相关扶持资金保障了产业工作的平稳运行,加快了发展进程。
二、以两大盛会为契机,强化体育场地基础
一是兴建体育场地设施。作为第十九届亚运会分赛区和第十七届省运会举办地,我市紧抓历史机遇,投入资金30多亿元全面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35个。投资12.6亿元新建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可容纳500多名运动员的亚运分村,打造集会议、接待、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园林式城市地标;投资超2亿元对金华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场等亚运会足球、藤球赛事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投资超5亿元新建了拳击、击剑、攀岩、赛艇、皮划艇等10个体育场馆,改扩建6个体育场馆;投资5亿元建设含赛艇、皮划艇、轮滑、小轮车等场馆的婺城区水上运动中心;投资5.6亿元新建了占地80亩的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全面提升体校硬件设施水平。以亚运会和省运会承办为契机建设的体育场地设施将成为引领未来金华居民体育活动参与和体育消费的重要载体。
二是政策规划先行。市体育局以市政府名义印发《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打造“10分钟健身圈”目标为引领,以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为出发点,我市不断加强群众身边的基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体育设施进乡村、进公园、进生态廊道。同时,为推进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设施的科学布局,市体育局会同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金华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并通过审批正式施行。规划针对体育设施空白区域进行统筹,进一步优化体育场馆设施布局,未来将继续加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为体育消费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共规划体育设施布局143处,其中重大体育设施58座:规划保留22座、规划提升13座、规划新建23座,群众体育设施规划布局55处。
三、加强引导鼓励创新,大力支持高新制造业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我市体育产业总产出244.29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80.77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72%,分别较上年增长了7.39%、4.97%和0.036%,其中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全省的1.36%高出0.36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市纳入国家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单位育企业数6051家,对比“十三五”开年时期,年均增长幅度超26%,其中,制造类占比为46.19%,销售类占比为43.35%,服务类占比为10.45%,入库企业总数居全省第二。体育产品销量、体育装备制造业体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平衡车、无人机、房车、运动快艇、滑板车、跑步机等体育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数据优异,其中金华生产的平衡车出口额近1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70%;跑步机销量占全国60%,自行车配件销量占全球15%,无人机出口欧洲;渔具远销世界各地,渔线产量占全国70%,渔具的网上销量占全国30%。
二是持续推进体育消费发展。我局联合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开展了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全市收集3000份入户调查数据,统计测算得出,2021年金华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242.63亿元。其中义乌市、永康市、开发区、东阳市体育消费规模均超20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3096.86元(462.2美元),较上年增长10.5%,占2021年金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8.5%。同时,金华在不断赶超全国先进省市,其中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水平(3560.23元,531.4美元)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体育消费500美元水平,与国内一、二线城市北京、深圳、上海、青岛、成都并驾齐驱进入第一方阵。我局将持续依托赛事活动推进体育消费发展,通过办大赛、惠民生、强竞技、提升体育产业总体思路,以打造品牌赛事,拉动体育消费。2022年全年至今已办赛事100多场,带动体育超百万。依据办赛计划,下半年预计办赛150场,可有效激发市民体育消费热情。
三是大力支持高新制造业发展。我市着力培育体育创新骨干企业,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层次。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集聚创新资源形成研发及产业化成果,带动产业整体水平提升,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政策资金扶持为切入点,支持浙江一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研发生产EWAVE电动冲浪板。该电动冲浪板由我国自主研发,具备环保、零污染、成本低等特点,标志着我国动力型水上运动器材研发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获体育总局点赞,该板以“冬雪夏训”模式助力跨界跨项单板滑雪国家集训队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续,我局计划大力打造电动冲浪板之城,量身定制打造赛事,助力电动冲浪板产业发展。
四是不断优化涉企服务。为助力企业发展,我局深入一线,本着“真听、真看、真解决”的原则通过看项目、访企业、走基层、听建议等途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助企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累计调研50人次,走访单位数100多家,解决问题20余个。同时依托省亚运红利,惠及企业,助推6家企业成为亚运特许生产企业和非独家供应商,5家企业为省运会赞助商,依托大型赛事传播效能,展示金华体育企业形象,扩大宣传效应,助力金华制造“走出去”。
四、外引内生双向发力,补齐人才紧缺短板
一是依托省亚运办赛,吸引人才。以亚运会和省运会承办为契机,依托省亚运扎根体育人才培养,全市成功引进优秀运动员200余人,外聘优秀教练员60余人,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
二是依托项目创建,吸引人才。自2016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体育+”建设模式,推动体育产业“双创”建设,进一步盘活人才、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每年安排产业资金,鼓励市场主体参与“体育+”项目创建。目前,全市已建成“体育+”特色村(居)及提升工程60家、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示范基地77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超23.5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约11亿元,新建气排球馆、门球场、足球场、武术馆等体育健身场馆60个,承办各级体育赛事活动超1000场,累计建设用地达11.9万亩,共带动乡村增收约1.59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938个,聚集中高级人才336人,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
五、发展数字体育,运动银行带动消费
一是推动数字体育创新。出台《金华市智慧体育建设奖励办法》,推进全市体育场所智慧化改造,搭建运动银行服务平台。签订金华市数字体育新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云数据技术开展“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通过对全市公共运动场所和社会性体育运动场所的智慧化升级改造,汇接“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构建以“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为载体,以智能化体育运动场所为条件,以健身人群为基础,以“运动卡币”为纽带,以入驻商户让利消费权益为支撑的新型健身运动消费生态。
二是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依托“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打造全民健身地图管理平台,将已建、新建的体育场地设施100%纳入平台,提供查询、导航、预约、支付等功能。实施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提升工程,对全市范围内的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进行提升改造,推进智慧健康与全民健身场馆融合,提升全民健身体育场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目前,金华市112家体育运动场所已实现智能化改造,全市签约上线体育场所达102个。
三是实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立足全市体育制造业发展基础,与互联网销售平台、营销机构等合作打造金华体育制造专属商品区,为全市体育制造业定制赋能课程、淘宝直播等定向服务,通过体育大数据运营,不断提高体育制造运营用户能力,实现企业销售增长,体育产品经销服务创新。
四是打造赛事“一件事”平台。金华市体育局围绕浙江省体育局赛事“一件事”的数字化改革目标,以搭建第十七届省运会“赛、食、住、行、游、购、康、乐”等多个场景的智慧化赛会服务平台为核心业务,为综合性赛事提供对外展示窗口和互动平台。通过体育主管部门实时掌握赛事活动数据,为省体育数据仓和市数据平台接入赛事数据,反映赛事溢出效应提供了渠道。目前平台已启动建设,并报市立项,1.0系统已上线“浙里办”。
再次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金华体育的发展有您的参与明天一定会更好。
联系人:朱小明,联系电话:136******56
金华市体育局
2022年7月20日
抄送:市府办,市政协提案委。